为备战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转、以赛促就”的目的,培养造就更多“敢闯、会创”的新时代优秀卓越人才,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决定开展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和毕业5年内(2017年以后)的毕业生。
三、大赛目的与任务
(一)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三)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参赛项目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7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出生)。
5.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二)各赛道要求
高职院校可选择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的比赛。
1.根高教主赛道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0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抄袭他人项目参赛。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0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抄袭他人项目参赛。
3.职教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职业院校(包括职业教育各层次学历教育,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可以报名参赛。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0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抄袭他人项目参赛。
4.产业命题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0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2 年 7 月 31 日前正式入职)。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五、赛程安排
(一)组织发动(2022年4-5月)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起草方案,下发各二级学院,组织发动学生。
(二)各学院初选(2022年5-6月)
各学院组织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在服务网“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
完成注册报名后,各学院审核参赛项目,并组织院级初选,按要求评选本学院优秀项目(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并将拟推荐至校内选拔赛的参赛项目信息于6月上旬前发送至校赛工作邮箱。
(三)校内选拔赛(2022年6月中旬)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校内选拔赛,并开展训练营,最终遴选出优秀团队参加省赛。
六、奖励政策
(一)本次大赛根据不同的赛道设立金、银、铜奖和优秀奖。
(二)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获奖指导教师教学成果奖认定,向获奖参赛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并将获奖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竞赛奖金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广泛动员学生、教师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制定符合本学院特点的激励奖励措施,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竞赛群众性基础。
(二)各学院要多渠道挖掘项目,深入挖掘校友资源,重点挖掘种子项目,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入选学校优秀种子项目的团队,学校将进行重点支持、重点资助。
(三)各学院要选优配强指导教师团队,切实做好各参赛项目的辅导和打磨工作。
(四)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以确保此次大赛的圆满成功。
(五)各学院要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安全有序开展本次比赛活动。
八、其他事宜
(一)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
(二)校赛工作邮箱:swcxcy@163.com
(三)联系方式:齐老师 15866350709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