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6-09

各系:

为备战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比赛,冲击国家级比赛,切实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转、以赛促就”的目的,培养造就更多“敢闯、会创”的新时代优秀卓越人才,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决定开展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和毕业5年内(2015年以后)的毕业生。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本次比赛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大赛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参赛项目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通知)。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互联网+”只是大赛的一个代表符号,不必拘泥于“互联网+”项目,只要是创新创业项目都可以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可以是参赛者所提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是参赛者参与的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实现开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二)各赛道要求

高职院校可选择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的比赛。具体要求参照《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执行。

1.高教主赛道项目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职教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不超过30周岁)可以报名参赛。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四、赛程安排

1.报名与各系初赛(2020年6月)。

各系组织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0年6月11日,截止时间以省赛通知为准,但不得晚于8月15日。完成注册报名后,各系汇总本系参赛项目信息和申报材料,以系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电子版发送到校赛工作邮箱。

报名完成后,各系组织系级初赛,按要求评选本系优秀项目参加校级比赛。

2.校级决赛(2020年6月下旬)。

组织开展校级决赛,组织开展培训和项目辅导,遴选出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第六届省级赛事。

3.省级复赛、决赛(2020年7月—9月)。

组织专家对入围省赛现场决赛的团队项目,进行辅导和打磨。

4.全国总决赛(2020年11月上旬)。

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和完善,参加全国总决赛。

五、奖励政策

1.本次大赛根据不同的赛道设立金、银、铜奖和优秀奖。

2.本次大赛设立优秀组织奖,根据各系申报总数和获奖数进行综合评定。

3.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获奖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成果奖认定,向获奖参赛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并将获奖做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竞赛奖金按 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工作要求

1.各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广泛动员学生、教师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制定符合本系特点的激励奖励措施,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竞赛群众性基础。

2. 各系要多渠道挖掘项目,深入挖掘校友资源,重点挖掘种子项目,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入选学校优秀种子项目的团队,学校将进行重点支持、重点资助。

3.各系要选优配强指导教师团队,切实做好各参赛项目的辅导和打磨工作。

4.各系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以确保此次大赛的圆满成功。

七、其他事宜

1.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org.cn/

2.校赛QQ交流群:721687008(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群)

3.校赛工作邮箱:swcxcyds@163.com

4.联系方式:0535-6925223,付老师

附件一: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附件二:各系推荐校赛项目汇总表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2020年6月9日